汕头市龙湖区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3-08-27
  第一章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机遇 4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4
  二、 龙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约束因素 8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10
  
  第二章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 11
  一、 总体功能与目标定位 11
  二、 发展目标 12
  三、 实施原则 12
  
  第三章 发展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13
  一、“两大园区” 13
  二、“三大中心” 14
  三、“四大新城” 18
  四、“六大商业广场” 20
  
  第四章 龙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21
  一、总部经济 21
  1. 商贸流通业 21
  2. 现代物流业 22
  3. 金融服务业 23
  4. 商务服务业 23
  5. 信息服务业 24
  6. 房地产业 25
  7.会展业 25
  二、潮乡文旅 26
  1. 旅游产业 26
  2. 大文化产业 26
  3. 餐饮业 27
  4. 酒店业 27
  三、和谐社区 28
  1. 教育产业 28
  2. 医疗卫生业 29
  3. 城乡统筹发展 29
  4. 社区服务业 30
  5. 现代文明新格局. 30
  
  第五章 保障措施 32
  一、上级支持保障 32
  二、服务型政府 32
  三、人才培养、引入制度保障 34
  四、文化服务内涵 35
  五、商贸名城战略 35
  六、总部经济招商策略 36
  七、现代服务业招商门槛保障 36
  
  第六章 重点项目 38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速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是我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制约瓶颈,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发展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和谐社会”,进而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部门,为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发展而大力提倡,努力推进的重要目标。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服务业可以成为就业容纳器,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有利于扩大居民就业,充分利用人口资源。
  我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对经济特区创新发展提出的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点要求,省委汪洋书记莅汕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敢闯敢冒”的特区精神,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集聚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幸福龙湖、首善之区”而奋斗。
  为了贯彻落实《汕头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汕头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汕头市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更好地发挥我区比较优势,正确引导并全面推动支撑龙湖区中心城区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幸福汕头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机遇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通过采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方式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它广泛地渗透到所有的服务业领域中,包括商贸、物流、金融、旅游、中介、房地产、社区服务、文教卫体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二是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三是产出的高增值性;四是供给的多层次性;五是服务的强辐射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是一个地方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特征。
  在引领粤东发展中,汕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粤东地区现场会上指出:建国以来,汕头一直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近年来,汕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居粤东各市之首,当前又恰逢国家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省加快推进“双转移”、台海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等机遇,加快汕头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既具有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又正面临难得机遇。而龙湖区是汕头特区的发祥地,是汕头市的中心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居全市领先地位,发展服务业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龙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主攻方向,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通过不断加强规划引导、努力扩大投资、强化服务,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主要目标、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和培育主导产业,努力扩大发展规模,促进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提升,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了龙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龙湖区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围绕打造“三区三食街”、“三大物流中心”、“一区一带二中心”的发展思路,不断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服务业的比重和贡献度不断提高。如图1所示,服务业在全区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9年,龙湖区服务业增加值为62.91亿元,增长7.3%,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26.4%。区属服务业法人单位近2000家,全区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937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2)服务业集聚和辐射作用显著增强,优势服务业突显。目前,以南国商城为中心,长平路、金砂东路为主线的区域性商贸集聚区已初具规模,逐步成为汕头市繁华商业中心。区内房产开发、汽车专卖、餐饮娱乐、物业管理、IT产品销售、大型商场、进出口贸易、金融保险等行业规模位居全市首位,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中介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服务业已经成为龙湖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商贸服务业集聚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形成区域性商贸中心。
  (3)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以物流、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2008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8%,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现代服务行业比重方面,如图XX所示,龙湖区在批发零售业方面占第三产业比重33.59%,已形成一定规模;作为重要生产服务业部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方面均匀发展,分别占第三产业比重7.68%、12.13%;而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其比重分别为XX%、8.94%。(注:金融数据没有)。商贸服务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21.74亿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98亿元,增长17.3%,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至今为止,我区已经形成了汽车销售、大型超市和餐饮服务三大特色:拥有汽车销售店30多家,09年销售额达到33.45亿元,是粤东地区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卜蜂莲花、百盛、苏宁三家大型商场09年实现商品零售额6.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8亿元。在现代物流业方面,除拥有粮食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区域性中心物流企业外(具体名称尚需核对),还出现了一些对于地方产业具有支持和带动作用的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如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国内经营品种最多、销售规模最大的专业电气分销商,销售ABB、施耐德、西门子等国内知名品牌和常熟开关、上海人民电器等国内知名厂商的工业电气元器件产品,销售和物流配送网络覆盖全国,形成了完整优质的产业服务链,拥有宠大稳定的客户群体;创美药业自成立十多年来销售额年均增长近50%,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5亿元、年销售额十几亿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是目前粤东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广东省最大的民营医药企业、“广东省现代服务业500强项目单位”、全国医药商业百强企业、广东省五家获得第三方药品物流资质的企业之一。
  (4)服务业专业市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区内共有水果中心市场、国泰装饰材料城、万城国际家具城、旧机动车市场、长江通信城、电脑市场、国瑞建材家居等专业市场12家,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经营范围广,辐射力强。全区拥有批发零售企业1100家,现代商品流通业的特征日趋显著,卜蜂莲花、沃尔玛、苏宁、百盛、肯德基、麦当劳、万城家私、国瑞建材家居等一批大型商场、百货连锁经营、品牌专卖、便利店相继发展迅速,商业零售网点快速成长,多经济成分、多消费层次、多经营门类的零售商业格局正在形成。我区已成为全市最大汽车销售中心,珠江路东段周边已聚集20多家知名品牌汽车销售4S店和汽车交易市场,09年销售额达到33.45亿元,是粤东地区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会展经济初显成效,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场地举办了各种展销会和经贸洽谈会100多次,形成区域性会展品牌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5)服务业规模企业不断壮大。2008年,全区37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140.97亿元亿元,比增18.6%%,25家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3.95亿元亿元,增长0.5%%。
  (6)服务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8年全区服务业完成投资16.98亿元,下降9.6%,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3%,比重进一步上升;其中房地产业繁荣活跃,全区房地产完成投资13.84亿元,约占全区服务业投资额的81.53%,成为服务业投资的主体。
  (7)服务业吸纳就业作用增强。 2008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2%,每年约吸收了约1000个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吸纳劳动就业作用明显增强,社会贡献率不断上升。
  (8)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传统优势服务业得到巩固提升的同时,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技术密集型、资产密集型、高附加值型企业大大增加,从散点状逐步向中央商务区核心圈内集聚,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增强。2008年,文教、卫生、科学事业等三项投入资金占到财政总支出的40.2%,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增长0.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21%,全年专利授权量484件,比增8.8%。
  二、龙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约束因素
  龙湖区作为汕头市的中心城区,是汕头的金融商贸和新闻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显著的优势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汕头中心城区东移以及汕头东部城市经济带规划带来机遇
  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一直是外资企业的集聚地。随着汕头中心城区东移以及汕头东部城市经济带规划建设启动,在空间演变上,新城区不断向东延伸发展,龙湖将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汕头市正在规划珠池港区和毗邻珠池港的黄厝围片区整体改造和功能置换,大量市级功能性设施将在新东区布局落地。龙湖作为东部城市经济带主阵地和示范区,也将再次成为海内外投资者青睐的热土。涉及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塑料制品、商贸物流等产业项目已经开始规划实施,粤东最大的家居建材卖场、药业物流中心、房地产、酒店等大批项目正陆续进驻汕头龙湖区。 这些百年一遇的机会给龙湖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极好的发展环境,奠定了龙湖区现代服务业中心位置。
  (2)区位优势和中央商务区的打造带来服务业的高度汇聚
  龙湖区一直以来作为汕头的核心城区,第三产业资源丰富,生产性服务资源和现代服务业要素集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汕头新东区规划带来了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理念,配合确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物流经济等宏观目标,在龙湖将会形成粤东结算中心、金融中心以及商贸中心等等现代服务业高度聚集区域。
  (3)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为现代服务业营造了更具活力的环境
  随着汕头市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作为产业升级的配套平台,同时也吸引金融、信息、法律、会计、企业策划、资产评估、管理咨询、教育、技术、人才培训等高端服务业在龙湖区设立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另一方面,“十二五”规划期间,龙湖区致力于打造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目标,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的充足空间,更有配套的政策和产业空间布局为建设现代服务业营造良好环境。
  此外,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社区建设的先发优势、丰富的人文优势、和谐的环境优势,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更为广阔的运作空间,龙湖区现代服务业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与大都市中心城区相比,离打造现代化中央商务区要求还很不适应。表现在:
  (1)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与广东省内一些服务业发达的城市相比,如深圳市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753.07亿元,服务业比重超过42.3%;2009年广州市服务业占GDP比重接近61%等等。龙湖区服务业增加值与比重仍与深圳、广州有较大距离,显然偏低。同时,也表明未来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相当大。现阶段,在市场体制环境、经济增长方式、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全球制造产业分工的背景下,我区服务业尚未进入以知识型、效益型为核心,以产业化、规模化、城市化为依托的内生时代。
  (2)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和结构有待调整。目前的情况,龙湖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在以金砂路为主轴的城市中心城区内,空间布局仍未遍及整个龙湖区,欠缺合理的安排和策划。服务行业结构方面,批发零售业比重超过30%,而其他行业占服务业比重都在10%左右,结构仍需调整和升级,促使我们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关键行业作为今后城区规划的重点方向。
  (3)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结构存在问题。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一直以来,由于对服务业人才的培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人才引进政策方面的不足,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人才缺口比较大。从从业人员结构上看,近年来,虽然从事服务业的人员数量有了大幅增加,但仍然是从事传统服务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 作的人员居多,而高素质的人才依旧缺乏。目前,在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和会展业等方面的人才资源缺口已带来对行业发展的一定制约。
  (4)发展社区服务业面临新挑战。建区以来,龙湖投入大量财力用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但由于建区时间不长,缺乏必要的历史积淀,社会事业欠帐较多,包括公共文化设施缺乏,文娱、体育设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公益设施缺乏,公共服务未能满足群众需要,学校布局不够合理,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初中学位缺乏,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较大差距。
  除此之外,受土地、能源等的约束,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发挥,有些区块还缺乏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品质高档的商贸、休闲、娱乐等商务设施和商务氛围。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1)汕头城市定位带来的机遇
  汕头城市的定位决定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必然的选择。第一,对全省而言,汕头是粤东中心城市,肩负着引领粤东,服务全省的功能;第二,对全国而言,汕头是中国最早的开放港口,闽、赣、粤三省东南翼中心城市,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第三,对世界而言,汕头是东南亚地区、太平洋地区交往中国的重要窗口;是海内外潮汕人、潮汕文化的中心;是国际风景文化旅游城市。旅游业是综合性服务业,涉及数十个服务业门类。这三个层面的城市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汕头老城区区际之间抢占商务楼建设高地、争夺现代服务业发展先机的新一轮竞争已经拉开帷幕,在区域位置相近,资源要素相仿、产业结构相似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2)汕头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
  汕头铁路、高速路、公路的建设将大大延伸大都市商圈,沿海高铁将催生商机最旺的“黄金线”。黄山路、金砂东路等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金凤路桥主体工程现已基本完工,2010春节前实现全线拉通。汕揭梅高速公路汕头段、汕头至揭西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广梅汕铁路龙川至龙湖南段电气化及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含厦深铁路联络线)改造定于2010年底竣工。广澳疏港铁路、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阜鹰汕铁路广东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加紧推进中,随着铁路网的延伸与汕头广澳深水港的接合,一个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台湾资本投资区,将随着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而焕发异彩,辐射腹地大大拓展。其带来的巨大客流、快速的周转效率,将为我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带来客源保障,大大扩展城市的消费辐射力,依托于发达的城市消费品市场和中心城市的优势,都市配送型物流将大行其道。龙湖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城市商务高地。
  (3)城市“三旧”改造带来的机遇
  我区土地资源紧缺,而且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城市“三旧”改造成为我区进一步深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汕头市龙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出台,涉及新津街道、外砂、新溪两镇等片区,盘活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将这些资源综合利用,以“三旧”改造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腾空间。龙湖可以抓住“三旧”改造带来的良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老城区文化商业优势,突破旧城区先天不足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制约,落实激励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中介经济,推进核心商圈的建设,促进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4)产业能级提升带来的机遇
  汕头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市化的成熟期,这一发展阶段决定了服务业正处在加速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目标,努力完成从“二三一”产业格局向“三二一”产业格局的转变,由此,传统服务业也将面临着创新升级的需要,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大力发展的优选对象。龙湖区应密切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抢占先机,大力发展以新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
  
  第二章 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呼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和谐创业,创建幸福社会的战略构想。围绕建设现代化金融商贸中心和粤东现代服务业的引领者的总目标,深入实施“全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发展东南总部经济,加快建设集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业、现代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服务业体系。
  紧紧抓住城市发展、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以商贸旅游发展为切入点,以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载体,以会展物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积极促进生活型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强服务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努力形成商旅互动、综合服务功能强大、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总体功能与目标定位
  依托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产业要素集聚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先发优势和强大的商贸辐射功能,在消费服务领域,龙湖区的商贸流通、休闲购物、旅游会展、信息中介成为在粤东,进而全省起领跑带头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在生产服务领域,占据金融服务、物流配送为主的高端领域,龙湖要“立足汕头,服务粤东,开拓闽赣粤,连接中国与世界”,把龙湖区建设成为与汕头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旅游大城市要求相匹配的金融结算中心、商贸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强大的具有中心城区鲜明特色的城市中央商务区。
  二、发展目标
  全区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有序发展,服务业生产总值确保实现3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的总目标,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争取实现2011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7.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0%以上;批零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376.6亿元,增长23.5%;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数达127家,净增25家;各街道、镇服务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居汕头市各城区之首、在广东省县(市)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实施原则
  (1)全面规划和分步实施并举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用规划统揽服务业发展全局。要根据服务业各行业的性质、特点进行具体规划,特别要注重实现目标的启动方式、发展路径、突破点,做到近远期目标明确、步骤清楚、重点突出。
  (2)转型升级和提升质量并行原则。要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和总部经济,推动龙湖经济从依靠工业支撑向依靠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第三产业发展从生活性服务业向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转变,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
  (3)惠及民生及和谐发展协同原则。要以建设幸福龙湖为目标,树立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民生项目由特惠型向普惠型转变,临时性救助向长效性扶持转变,个体扶贫向全面保障转变,使发展成果更加广泛、更加均衡地惠及广大群众。要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拓宽和畅通信访渠道,合理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提升传统行业和培育新兴行业共进原则。积极引入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行业。引进市场潜力大、预期效益好、吸纳就业多的新型流通业态和服务方式,着重培育商务会展、商贸购物、人文旅游、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重点产业。
  (5)推进城市化和发展都市服务业联动原则。要围绕道路轨道交通设施和城区基础设施进行空间布局、业态调整和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城市化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大型居住区、旧城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人口、产业集聚,形成对服务业的规模需求。大力发展都市服务业,为加快推进城市化提供新的动力,真正确立和形成作为中心区的“中心”地位和功能。
  
  第三章 发展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发展现代服务业,有赖于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围绕打造全市中央商务区和省级商务服务集聚区、现代物流集聚区的目标,龙湖区必须按照“一片多点、组团联动”的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两大园区”、打造“三大中心”、规划“四大新城”、建设“六大商业广场”。
  一、“两大园区”
  目标:以万吉、珠津、龙新三大工业园区为依托,规划在外砂新溪高标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珠津高新技术产业园“两大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强化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1)围绕整合资源、一园多区、打造品牌的要求,打造文化、创意、研发三位一体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集文化创意、技术检测、推广宣传、品牌营销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打造多媒体技术创新基地、多媒体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通过提供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和环境,不断吸引和扶持中小型企业创意的工业化应用,吸引内设计、创意、信息等服务机构入住,促进创意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及传统工业的融合。
  ——研发设计园。利用CEPA、海西经济圈、对台合作便利的优势,引入港澳、台湾的科研力量,建设研发设计园,包括建立我市工业优势产业的研发设计中心,引进相关的设计、科技、创意、信息等服务机构入驻。同时,大力推进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研发设计合作试验室、研发设计人才培训基地等。
  (2)加快推进珠津工业区南扩,建设珠津高新技术产业园
  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通过实施“退二进三”改造龙湖老工业区和加快推进珠津工业区南扩,提高准入门槛,进一步发挥“一园多区” 发展模式:以龙盛工业区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产业、以珠津工业区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以龙新工业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万吉工业区为中心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充分发挥国家光机电和输配电“两大产业基地”带动效应,完善产业配套,大力发展光机电、输配电和外砂毛织服装产业集群,做强印刷包装、电力电气、日用化工、潮式毛衫四大省级专业街道(镇),壮大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电子产品、印刷包装六大产业集群,促进加工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整合资源打造区域集群名牌。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智能输配电、生物医药等具有一定基础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新材料、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先导产业,提高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培育和扶持益德环保、润科生物、超声电子、众业达、正超电气等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依托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三大中心”
  (一)目标:以南国商城为主体打造商业购物中心
  (1)引导资本投资大型城市现代化商业综合体
  龙湖乐园商业综合体重点引导投资投向商业、金融、酒店、办公和娱乐相结合的以多功能复合商业业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11街区东商业综合体、11街区西商业综合体、长江路北商业综合体等3个商业综合体重点引导投资投向以商务办公、总部经济为核心,兼有文化、休闲和商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龙湖乐园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以酒店、公寓功能为主,兼有办公、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大楼,拟形成中心城区北岸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星级酒店和高档公寓聚集区。规划面积7.83公顷,其中计容用地面积6.33公顷,地面以上建筑面积34.19万平方米。30%的绿化率控制,同时考虑设置地下三层停车场,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十一街区东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城市金融、文化、商业的重要集结点,展现城市风貌、地理特征、人文特色的窗口。以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态,以写字楼、总部办公为主要功能、兼有文化娱乐、商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地块规划面积6.25公顷,计容用地面积约2公顷,地面以上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十一街区西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以总部办公、企业写字楼为主要功能,兼有商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与东地块共同构成汕头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总部经济聚集区域市中心区的活力中心,并与隔岸南滨中心区遥相呼应,形成汕头城市核心轴。地块规划面积2.53公顷,计容用地面积约1.92公顷,地面以上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在十一街区东综合商业体,加快建设集商业、办公、机动车停车库于一体的多功能百脑汇电脑广场,包括综合商场和写字楼。在十一街区西综合商业体,加快推进苏宁粤东总部及苏宁电器广场的建设,包括3C家电体验中心、高档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顶级公寓等复合多功能商业广场。
  ——长江路北综合商业体。规划建设以商业为核心功能,兼有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两个片区各有侧重,东部为商业区重点强调商业综合体的功能,西部侧重为办公写字楼区。为提升休闲功能,强化餐饮功能,突出文化功能创造尽可能多的沿街商业界面,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地块的土地价值。地块规划面积3.5公顷,计容用地面积约2.5公顷,地面以上建筑面积8.82万平方米。
  (2)发挥辐射效应推进周边大型配套设施建设
  南国商城地处繁华商业地段,有耐克、adidas、至尊珠宝等国际知名品牌,还有百盛、时尚厨吧、凯撒门国际俱乐部、时尚经典精致婚纱摄影等饮食、休闲娱乐场地。因此,以南国商城为辐射点,在北金砂中路,东华山南路、西金环南路、南长平东路围成的区块中,利用此区块中商业群聚集,购物、饮食、休闲娱乐、时尚等多样化优势,加快大型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龙光喜来登酒店、金海湾酒店、华银数码广场、沃尔玛、百盛商场等,与龙湖乐园商业广场、百脑汇数码广场以及苏宁电器广场形成功能互补的大综合商业体。
  龙光喜来登酒店综合项目位于汕头市长平路第11街区,集五星级酒店、商业、办公于一体,配套各种大中型会议场地、高级商务中心、中西宴会厅、健身运动中心、游泳池、SPA养生馆等,是由龙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喜达屋集团合作投资的国际五星级酒店,投资总额超12亿元,占地面积1.28万㎡,总建筑面积9.32万㎡,其中两层地下室面积为1.56万㎡,建筑为一幢21层(分为A、B楼),4层局部为架空层,总建筑高度81m,建成后将会是粤东地区顶级的五星级酒店。
  (二)目标:以蓝水星乐园为依托打造休闲娱乐中心
  以蓝水星乐园为主体,在柏嘉半岛打造休闲娱乐中心,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家居购物广场、五星级酒店、潮汕美食城、儿童公园、健身公园以及环绕绿道网等项目建设。 蓝水星·红星美凯龙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汕头蓝水星方特乐园南侧,计划建设成一个集大型购物商场、休闲娱乐场、美食广场、店式公寓、高级度假酒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商业项目,由汕头市蓝水星乐园有限公司和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投资总额约98.65亿元,建设用地共285亩,总建筑面积约177.59万㎡,拟分期建设,首期总投资约23.0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1.12万㎡,工程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争取2012年试业。蓝水星乐园的建成开放,对于进一步提高汕头旅游知名度、吸引力和带动力,提升汕头投资环境、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加快汕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东部区域开发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我区要以蓝水星公园作为龙湖休闲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起点,避免过去“散、小、乱”的旅游业各自发展的情况,充分利用龙湖生态、海洋、文化、山水、人文等旅游资源,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海滨文旅、茶文化旅游、潮汕特色旅游为主的核心观念,整合龙湖区的旅游资源。以蓝水星公园为中心,在附近片区建立配套的餐饮美食、休闲旅馆和星级酒店,引进国外先进的酒店管理,全力打造一个集大型购物商场、休闲娱乐场、美食广场、酒店式公寓、高级度假酒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集大型购物商场、休闲娱乐场、美食广场、酒店式公寓、高级度假酒店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休闲文化中心。
  此外,加快“珠江路美食一条街”建设。
  珠江路(衡山路至嵩山路段)位于龙湖区新津街道辖区,毗邻汕头机场、汕头火车站、深汕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餐饮业发展拥有一定的基础,在龙湖区乃至全市具有较大的知名度。
  我区规划把珠江路西段建设成为“卫生质量一条街”、“环保生态一条街”、“特色美食一条街”、“霓虹景观一条街”,在条件成熟时,把美食街延伸至泰山路,形成东西贯通;全面加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加强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日常监管,协助餐饮经营户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和执照;逐步提升美食品位,统一包装,整合优势,打响餐饮一条街的品牌;通过引导特色美食集聚,以饮食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目标:以粤东物流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以泰山路为中轴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商贸物流业和配套服务业,加快形成以农业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三层结点模式的现代物流空间发展布局,打造现代东南商贸物流中心。
  泰山路是龙湖区的城市主干道,泰山北路始于汕樟路,泰山中路与汕汾路、黄河路相交,泰山北路与长江路、金砂东路相交。沿路两侧有粤东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粮食交易批发市场,众业达、创美药业、国瑞家居、星光物流等企业,毗邻汕头火车站、汕汾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新津港、汕头港、汕头市外砂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依托珠池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黄金地段。
  (1)加快粤东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汕头粮食交易批发市场的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我区要以现有的汕头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为基础,建设铁路港物流园,加大园区与公路港、海港的对接,健全园区物流功能,使园区集分拣、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于一体,并积极发展进口保税、出口监管、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型物流服务,引入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功能,推进港区联动。同时,加大对台农产品交易平台的建设投入,丰富对台农产品交易品种,提升其服务层次。再者,加快完善配套金融、信息等服务机构及相关的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建设。
  以火车北站为依托,利用站台和仓库为粮食经营者提供优质服务,形成集交易拍卖、信息采集发布、仓储服务为一体的粮食交易集散地。建成后其年粮食交易量将达150万吨,占我市市场份额五成以上,是较具规模的粮食物流中枢。
  (2)进一步推进东部物流集散带的建设
  沿市区泰山路两侧,利用毗邻铁路、港口、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改造提升现有仓储运输业、专业市场、批发中心,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整合零散低档仓储资源,配套生活区建设,做大做强创美药业、众业达电器、国瑞建材家居等三大物流中心,切实增强核心力和辐射力。
  进一步推进创美药业物流中心的建设。享有“粤东配送专家”美誉的创美公司为实现以汕头为医药产品物流基地,打造粤东医药物流配送品牌的目标,拟在嵩山北路与东厦路交叉处东北角投资建设一座总建筑面积为14145.54平方米,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立体高架仓库,并配备现代化的仓库储运工具,引进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硬件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快配快送的服务水平。目标是实现年销售额50亿元。
  进一步推进物流中心的建设。国瑞建材家居博览中心系粤东建材家居行业大型一站式家居建材展示交易平台,由汕头花园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5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借鉴国内外领先的建材家居超市以及国际流行的“Shopping-mall”模式,全面整合整个建材家居及相关产业链,集展示中心、体验中心、交易中心、行业资信中心、配送中心于一身,实行“4S”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推广、统一形象、统一培训”。中心分为建材馆、建材家居馆、仓储式超市、信息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停车场、各类建材品牌体验馆等7大板块进行建设。为将项目打造成粤东地区行业第一品牌,还将通过完善服务设施配套硬件建设,提供物业24小时专业管理、装修咨询、设计、选材、施工至质量监理一条龙服务、专设银行配套等服务以及聘请专业机构实施品牌形象战略,采取会员制、新品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促销来加强品牌营销宣传。
  (3)重点打造粤东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和工业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中心
  发挥我区的集聚能力,集聚自身及周边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建立专业的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包括建设直供配送中心大楼,购置相关的农产品分检、包装、运输设备,与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超市、大酒店和餐饮名店签订直供协议,构建我市农业与周边地区长效合作机制,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务的发展。
  与国家和国际相关的产品检验检测及认证机构合作,建立粤东工业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中心,重点建立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医药、机械装备、包装印刷、音像材料等优势产业的检验检测机构,购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开展工业产品的检测工作,将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集检测、科研、信息、服务、培训为一体的工业专业检验检测机构。
  三、 “四大新城”
  (1)结合新东区规划在新溪片区打造东海岸新城
  新东区规划范围为外砂镇和新溪镇的行政范围,南至南海,西至新津河,东至外砂河,北至新津河与外砂河的交汇处,现状总面积56.83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65.10平方公里(包括填海部分)。新东区区位条件良好、产业特色鲜明、用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未来发展应结合东部城市经济带启动建设的优势,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结合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自然环境,建设具备游憩休闲功能的商务区、游乐区、高尚住宅区;结合用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优势,发展支柱产业,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观光农业、环保产业等;结合交通优势,强化片区的交通功能,为片区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配套。
  具体来说,在未来的十年中,龙湖区将超前规划新溪片区金融商务区布局,做好海滨风光带规划建设。在发展布局上,以南国商城、珠池港区、火车客货运站为核心,配套适当高档住宅区,形成综合商务办公区。中央高级商务区包含了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大型会议会展、高档酒店、旅游接待、集中商业、居住等现代服务业功能,把新东区打造成集商业、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CBD区域。
  (2)打造珠池港新城成为现代都市服务集聚发展区
  珠池港局部片区现状用地平整,北侧是城市主干道中山东路,中山东路南侧新河沟与道路平行,用地东侧现状港区道路,与城市道路嵩山路衔接。
  充分利用珠池港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优势,通过整体置换港口功能,将珠池港区改造成为现代都市服务集聚发展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商业地产、研发设计等现代都市型服务业,并在片区中部规划商业、文化活动站、社区服务中心、门诊所、市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把珠池港区打造成为汕头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代表区和展示区,并成为环汕头湾亮丽的风景线。
  (3)打造绿色、智能化粤东物流新城
  汕头市政府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集团拟斥资550亿元在汕头龙湖区建设粤东物流新城,这是汕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的重要举措。粤东物流新城项目位于汕头市龙湖区新津河以西、梅溪河以东,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规划开发物流园及配套生活区。项目将依托中国五矿集团的雄厚实力和开发产业新城的成功经验,打造一个绿色、智能化物流新城,力争用5到8年时间,建成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物流总部型园区和支持物流产业发展配套生活区,形成区域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4)联合市规划部门在新津河两岸规划打造沿河新城
  新津河为韩江网河系二级汊河,韩江西溪西岸汊河,北起大衙村北的鳌头洲,河流由北向南纵贯中心城区东部,于南畔垅新津河口出海,全长约15.3公里,贯穿这个龙湖区。新津河两岸现状有20多个自然村庄(面积473公顷)和一定数量的居住、教育科研、体育、对外交通用地(共231公顷),另外尚有相当数量的基本农田用地(504公顷)和已征未建用地(231公顷)。这些已有自然资源可以重新整合,打造全新的低碳生态商住区。
  在“十二五”期间,以自然生态和楼宇经济为核心思想,配合汕头市的东部经济带规划,在新津河两岸规划一系列商用和民用住宅区,满足会展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以“商务公馆”为主题,建设一批包括商业金融、行政办公、中介咨询等等服务业配套的商务特色旅馆和酒店,营造商务氛围;以“低碳生态”为理念,改造原有的自然村庄,使得潮汕传统村居特色突出,把自然景色与城市扩展的有机结合,实现花园城市环境的营造。合理规划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居住用地、体育设施用地,安排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及餐饮娱乐等设施,统筹布局排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形成系统完善、安全高效、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设置现代化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展览展示中心、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文化娱乐网点;适度设置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和金融、邮电、旅游、商务、住宿等服务网点;限制设置仓储式商场和其他一般性商业网点,全力打造龙湖区示范性低碳生态商住区域。
  四、“六大商业广场”
  目前我区商业网点布局比较分散,各种商业、零售业业态布局不集中,影响了商业体系效益的发挥。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具有城市名片和产业载体的双重价值。这些商业综合体将办公、居住、酒店、商旅、展会、文娱、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功能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建筑群,将有效促进龙湖区乃至汕头市商业健康发展,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幸福汕头。
  结合汕头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契机,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在北岸商业中心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百脑汇电脑广场、苏宁电器广场、星湖城商业广场、龙湖乐园商业广场、长江路商业广场的建设。
  作为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的一项具体工作,涉及到11街区东、西两侧、长江路与天山路交界、金凤半岛、海滨路大洋冷冻厂、高新区地块7个地块。这些区域分布在我市居住区附近或工业区附近,属于城市中心区。区位优越、人气旺盛、交通方便,有适宜商业发展的基础与氛围。通过打造多种功能混合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带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酒店餐饮、娱乐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建设具有龙湖特色的现代都市型服务业体系。
  
  第三章 龙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龙湖区把总部经济、潮乡之旅和和谐社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方向,周密策划相关产业配套,形成极具特色的服务业聚集区。
  (一)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 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
  龙湖区发展总部经济模式,着眼于长远发展,意义深远。在特区开发之初的片区,运用“退二进三”理念,规划建设以地标性建筑为代表的总部经济园,全面落实《龙湖区扶持总部经济发展优惠办法》,积极吸引各类企业的总部或者区域性总部进驻;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将总部注册在汕头,并将企业总部向总部经济园内集聚;完善集聚区内配套硬件设施,建设相关商务平台。
  首先,发展总部经济利用了龙湖区作为汕头市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优势,更有利于把龙湖区打造成为闽粤赣商贸中心。其次,发展总部经济进行资源整合、对我区生产加工基地进行重新布局,既充分利用中心城区政策、信息、技术等战略资源,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发展总部经济可以突破原有传统的布局模式,实现总部与生产制造环节在空间上的分离,按照总分支机构的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经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管理质效,降低运营成本,不断做强做大。最后,汕头作为“潮乡”,要积极吸引潮商回归,把龙湖发展为潮商总部,争做全球潮商的经营和资讯交流(管理)中心。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必须落实扶持总部经济发展优惠办法,重点扶持矢崎、凯撒、汉高、琪雅、众业达、潮宏基、南洋电缆等一批企业总部发展,着力引进一批新的企业总部,积极配合珠港新城潮商总部经济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扶持龙湖科技、宏辉食品、泰思康药业等一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创造良好环境,确保上市公司总部留在龙湖,争取把上市募集到的资金重点投资在龙湖。
  1. 商贸流通业
  重点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结构和品位,发展高端商贸,力争把我区打造成闽赣粤东南翼的区域商贸中心,提升龙湖“购物天堂”的品牌。
  (1)商贸流通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至2015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约390亿元,年平均增长约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97亿元,年平均增长约15%。 (注:2009年商品销售总额221.74亿元,2015年:221.74*13%*6+221.74=394.6972,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98亿元,2015年:103.98*15%*6+103.98=197.562)
  (2)以完善现有商业网点布局为基础,以提升商业功能强度为重点,建立以核心商圈为龙头,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为骨干,中型连锁超市为主体,连锁便利店和专卖店为网络,专业市场和商业特色街为补充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发达的商贸服务体系。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引进5-10家如沃尔玛、百佳、卜蜂莲花、百盛等大型商业企业,在新城市中心区域建立一系列配套便民零售网;提出商业特色街概念,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特色内涵、提升专业市场品位,如考虑在长平路和黄山路设立以“时尚和女装”为主线,以“武林衣秀”为载体的时尚女装街,按照一流汽车文化和精品立街的要求,全力打造的珠江路和泰山南路的汽车精品街等等。
  (3)充分发挥产业的集群优势和商圈辐射作用,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支持南国商城、红星美凯龙、国瑞家具建材城、新时代购物广场等做精做强,增强南国商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集人气、聚商气、旺财气”的功能,从而巩固其在汕头市乃至闽赣粤东南的商贸龙头地位。
  (4)引导专业市场转型提升。重点培育和壮大汽车交易市场、家用电器交易市场、电脑交易市场、装饰材料城、农副产品市场等一批具有集聚优势和辐射能力的专业市场,同时通过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形式逐渐替代生产资料传统的交易形式和流通方式,发展广东输配电网、广东印刷包装网,并引入超市或商场的管理模式提升专业市场的档次,推进新东区的城市化进程。
  (5)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外市场。继续主旨区内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同时自行组织几次大型商品推介会;另一方面,要在认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更有效地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各类展销会的成效,努力提高履约率。引导企业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营销网络。另外,要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展销设施,在区内举办全国性、行业性的各类交易会。
  2. 现代物流业。
  要以粤东、闽西南、赣东南、海西区为市场腹地,以龙湖现代物流聚集区为中心,整合全区物流资源,构建粤东物流中心。
  (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业规模和层次。加强与珠三角、福建、江西和台湾交通体系的衔接,争取尽早打通泰山北路至梅溪村段,连接省级高速公路,充分利用深汕高速、汕汾高速、厦深沿海铁路、汕头机场、汕头港和广澳港等现有交通枢纽优势,逐步构建以现代物流聚集区为辐射源和中转点的、层次分明、通达便捷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计划在泰山路与珠池路交界附近建立5-10个国际化大型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政府重点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公共仓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完善现代物流功能。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与专业市场、展贸市场、交易中心等的联动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进驻;鼓励区内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壮大经营规模,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鼓励支持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和标准化建设,通过增加和完善进口保税、出口监管、物流金融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推进现代物流的标准化发展。
  (3)发展都市物流。发挥高铁站点和专业市场的综合货运优势,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联托运,发展枢纽转运型物流。依托发达的城市消费品市场,结合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都市配送型物流。巩固和发展已建成国瑞建材、创美药业、众业达电气三大物流配送中心,不断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全区物流水平。
  3. 金融服务业。
  努力把龙湖建设成金融机构齐全、金融市场发达、金融辐射功能强劲的粤东金融及结算中心。
  (1)规划建设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在金砂东路两侧以及新东区中央商务区内打造具备综合金融服务功能的现代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知名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迁至集聚区,同时优化金融业发展的环境,调整政府政策,及时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配套服务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区作为全省金融大区的地位。
  (2)强化金融创新,构建完善的金融产品体系。鼓励银行业在巩固传统存贷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发展信息咨询、综合理财、财务顾问、代理证券等附加值高的业务,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品种;充分利用潮商回乡创业与建设的机会,引导发展民间信贷和小额贷款,同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信用担保市场,保障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力促进我区成为金融创新示范区。
  (3)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高端人才,制定金融人才资源战略,加强财务顾问、理财师、投资专家等等人才培训计划,奠定龙湖区金融中心地位。
  4. 商务服务业。
  要紧抓企业对商务服务和中介服务需求日益旺盛的契机,计划到2015年,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商务服务业体系。
  (1)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在金砂东路以及新东区中央商务区内,大力发展法律、咨询、策划、会计、广告、知识产权服务等现代商务服务业,形成新商务服务集聚区域;按照“依法规范、鼓励发展、协调服务、加强自律”的原则,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服务体系,使商务服务业更加朝气蓬勃地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成为我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2)内外结合,综合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中介机构;大力发展工程咨询、高新技术、房产中介等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知识密集型商务服务机构;加快服务的专业化提升,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着眼于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拓宽中介服务业门类,鼓励发展经济鉴证类、业务代理类、技术支持类、管理营销类等各种知识型、功能型中介服务企业;抓好商务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我区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5. 信息服务业。
  利用CEPA、海西经济圈、对台合作便利的优势,引入港澳、台湾的科研力量,建设研发设计园,包括建立我市工业优势产业的研发设计中心,引进相关的设计、科技、创意、信息等服务机构入驻。同时,大力推进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研发设计合作试验室、研发设计人才培训基地等。
  到2015年,基本建成合理、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汕头“中国数字娱乐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依据国家标准和国际信息标准,结合广东信息化要求,制定服务业信息技术规范,继续建立和健全城域网,大力发展多种接入形式的宽带接入网,提高信息网络传输能力,为信息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2)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广告和影视等各种传媒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鼓励和扶持企业、个人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拓展工程咨询、技术咨询、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服务、电子信息交换等网络服务、因特网接入、国际联机检索、商品价格信息等咨询业。
  (3)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大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旅游会展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等行业的应用,严厉打击软件盗版等侵害信息服务业行为,维护信息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通信服务功能,以中国移动、联通、网通等电信公司为支撑,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导向的文化、出版、影视等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等为切入点的网络增值服务,推动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6. 房地产业。
  积极推进新津河畔低碳生态商住区发展,通过发展商务楼宇有效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和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计划到2015年,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调控有效”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增强“住在龙湖”的品牌优势。
  (1)完善地产配套设施与服务。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如配套的交通网络、市政系统建设、休闲设施等等,推动区内房地产业的有序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培育金融信贷、咨询、设计、开发、市场交易与物业管理各类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引进著名房地产中介企业集团,形成一条龙配套服务体系。
  (2)突出楼宇经济效应。按照总部经济需求,加快商务楼宇建设力度,形成规模经济。在“十二五”期间,配合汕头市“百栋商务楼宇”计划,在中心商务区内尽快推出一批适合商务办公需求的楼宇大厦,营造专业化氛围,有效提升城市形象。
  (3)妥善处理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两者的关系,把潮汕特色文化带入房地产开发当中,推出环境优雅、设施齐备、富有潮汕人文特点的房地产项目,提升“人文龙湖”的品位档次。
  7.会展业。
  努力建立加工产品、房地产、汽车、旅游等龙湖特色会展项目,打造国际会展品牌;每年举办20-30场大型展览会,不断提高品牌展览会的服务水平。同时,引进广东、福建、香港、台湾等地的知名展览会在我区举办分会展,打造闽赣粤会展中心。
  (1)完善会展场馆建设。对林百欣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继续完善会展商务区、休闲区、餐饮酒店区等相关配套设施,引进国外会展管理理念,逐步发展高端会展;按照我区的特色会展项目整合现有会展资源,突出专业服务功能。
  (2)举办特色会展。依托我区的加工产品、电子信息、房地产、汽车、餐饮美食、旅游等优势产业,采取政府牵头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强强联合,重点组建、培育规模大、实力强的本土会展龙头企业,举办大型专业展会,把我区会展业之“特”充分展现。
  (3)抓住会展业发展良机。我区应积极抓好省内产业“双转移”、东部城市经济带规划以及港、澳、台地区展会纷纷设立分会展等等机会,创新地区会展品牌,加强与国内外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对接发达地区会展业,确立粤东地区会展业的龙头地位。
  (二)潮乡文旅
  以“潮乡文旅”为主题,深挖潮汕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业和酒店业,整合我区现有资源,以风景优美、服务周到、浓厚潮韵为亮点,打造国际知名的龙湖旅游品牌。
  1. 旅游产业
  以潮汕特色文化、美食和风景为卖点,积极整合已有旅游资源,到2015年,形成旅游、休闲、会展“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力争旅游收入达26亿元(暂无数据),年均递增15%,突显旅游业在龙湖第三产业的支柱作用,实施旅游品牌化战略,打造龙湖国际旅游品牌。 (注:只有十一五计划中的预测数据,2010年旅游收入15亿元,2015 :15*15%*5+15=26.25)
  (1)加大宣传力度,突出特色旅游。利用新闻、电视、广告、网络等多元化手段,加大对珠三角地区、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马屿岛风景区、鸥汀文化旅游景点、新溪海滨旅游度假观光区、蓝水星主题公园等我区知名景点以及龙湖珍珠、鸥汀万石金鱼、五香溪家禽等本地特产的包装宣传,突出龙湖本地特色,形成以旅促商,以商兴旅,商旅文互动的新格局。
  (2)创新发展思维,开发新型旅游项目。加大开发“潮人”文化特色旅游、“功夫茶”体验游等项目,形成国内外知名的潮汕文化旅游中心,积极推进多元化旅游服务,如都市旅游、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和休闲购物旅游等,形成多品种多样式的旅游项目体系。发挥好各项旅游配套服务的功能,按照建设现代化中央商务区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发展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不断提升城区服务功能,形成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
  (3)整合多方资源,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以“生态滨海、潮侨故里、美食之乡”等现代旅游观念,整合我区已有的酒店、餐饮、会展观光资源;配合现代服务业发展大计,促进配套产业与我区主要旅游景点的互动发展,逐步打造集度假、观光、商务会议、美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业,扩大我区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提升发展水平。
  2. 大文化产业
  到2015年,我区形成以科技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创意文化等行业组成的大文化产业。
  (1)加大文化产业宣传和扶持力度。全力支持我区58家印刷业进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提高印刷业技术层次,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工艺。加快发展动漫、影视、书法、歌舞艺术等各门类文化产业,举办文化展览会、书画艺术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 推广龙湖文化产业。
  (2)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增加图书馆藏书册数和现代化服务设备,提高我区图书馆服务水平;推动全区5个街道2个镇的文化站建设工作,在乡村社区内配套文化室、图书室,保证“人人有书读”;全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到90%。(08年:覆盖率99.3%,入户率88%)
  (3)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三旧”改造机会,重视老城区和重要历史文物的保护,抓住潮汕文化的历史渊源,打造原汁原味的潮汕历史风貌景点;通过电视系列节目、网络推广、书籍出版等途径,加大对龙湖历史遗产的发掘和宣传包装,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4)培养与引进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加大我区文化教育培训力度,选派本地文艺人才出国深造学习;逐步建立和完善文艺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采取高薪聘用、客座制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文艺人才。
  3. 餐饮业
  要充分发挥潮汕餐饮的传统优势,规范提升餐饮服务,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实行对外扩张。加强与旅游业联动发展,发挥餐饮行业的配套作用,推进餐饮业集聚发展,发扬“三街”特色美食,推动区内的餐饮行业快速发展。
  (1)加大潮菜宣传力度。组织相关专家和餐饮单位,研发新型潮州菜色;联合会展业,举办潮汕美食节、潮汕美食展等推广活动,打造潮汕菜系品牌;加强与旅游业联动发展,发展“汕头美食游”等主题旅游项目,合力打响潮汕美食餐饮品牌。
  (2)推进餐饮业集聚发展。鼓励本土餐饮名企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积极对外扩张;制定潮汕美食餐饮标准,改变“散而乱”的局面,从整体上重新包装龙湖餐饮品牌;继续发扬“三街”特色美食,形成餐饮集聚区,带动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4. 酒店业
  参照大都市标准,新建3-5间星级酒店,满足大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促进酒店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整合酒店业与餐饮业、娱乐业等服务行业的融合、联动发展。
  (1)加快建设星级酒店群。目前我区只有金海湾大酒店、帝豪酒店、龙湖宾馆等星级酒店,远不足会展、旅游业发展需求。要积极引进高档次、高水平的星级酒店进驻,增加星级酒店数量,提高酒店集聚度,建设星级酒店群;鼓励本地星级酒店和旅馆升级调整,根据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创新酒店服务项目,吸引国内外游人入住。
  (2)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酒店服务水平。大力引进和推广国际连锁酒店的服务标准,,促进酒店管理理念更新换代,实现本地星级酒店与国际服务标准接轨;培养、引进高素质的酒店专业人才,加强酒店业的队伍建设,提高酒店业的服务质量。
  (三)和谐社区
  和谐社区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筑“幸福龙湖”的关键所在。和谐社区的目标就是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结合我区的现实情况,当前最紧要的工作就是推进教育产业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满足人民对于社区服务的需要。
  1. 教育产业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均衡发展,提升龙湖教育的实力和品位。在全区31所等级学校中,争取创建一所国家一级示范性中学,省一级学校增加到5所;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到2015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全市第一位置;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大力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打造龙湖区教育专业品牌。让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实现名校公共资效应最大化,积极探索“名校+新校”等多种办学模式,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实施不同年龄段、不同工种的针对性职业培训,满足高素质人才培训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大力推进蓬鸥中学新校区等一批校舍校安工程建设,积极为学校发展、教师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4)建立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实施创名校育名师工程,加强教育科研,争取在2015年前,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中有80%以上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初中专任教师中有7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计算机多媒体、体育、艺术等等术科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保障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十一五”规定在08年小学专任教师中有65%以上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初中专任教师中有5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 )
  2. 医疗卫生业
  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得到市资金政策的倾斜,规划建设新的三甲医院或在原有医疗机构基础上提升层次,完善龙湖区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巩固提升医疗卫生业的水平,为总部经济、大型企业后勤服务地、龙湖区人民打造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1)完善社区基础医疗设施。加强完善基层卫生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农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区公立医院(卫生院)总数达8所,设立病床800张,实际开放病床600张。新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站达50个,农村卫生覆盖率达到100%。(注:全区拥有公立医院(卫生院)5所,注册登记民营医院2所,诊所52个,设立病床518张,实际开放病床470张。全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拥有农村卫生站33个,农村卫生覆盖率达到100%。)
  (2)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区内主要医院引进先进的检查诊断设备,推出高端医疗服务,扩大我市医疗服务的辐射能力;积极寻求与国家和省著名大医院合作,构建全国范围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引进高端医疗人才,注重培养本地医疗人员的医德素质,提高专业素养。
  (3)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程,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重度残疾人和丧失劳动能力残疾人的生活救助工作,加快区福利院建设,力争两年内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全覆盖,初步建成比较完善、保障有力、覆盖城乡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
  3.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加快实施《龙湖区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城乡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新路子。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实施基础工程、富民工程、美化工程、民生工程、保障工程、堡垒工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
  4. 社区服务业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加快社区服务向市场化、个性化、复合型转变。
  (1)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探索在街道形成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综治信访维稳和综合执法队伍“三中心一队伍”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建设,培育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大力构建由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
  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镇、村居四级之间的关系,继续推进环卫机械化作业,分阶段在全区实施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动态管理水平。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满足农村片区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强化对水源保护区内污染隐患巡查整治,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力争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以上,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东区道路交通网络,积极配合市推进汕揭高速公路、汕樟北路等工程建设,争取将泰山路北延及黄河路、长江路东延工程纳入市基础设施建设范围,推进上蓬围江堤、汕头大围龙湖段等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宜居城乡和绿道网建设,推进外砂、新溪自来水供水管网改造,并争取尽快纳入市区统一供水网络,力争用10年的时间,将龙湖建设成安居、康居、乐居、具有潮汕滨海特色的宜居城区。
  (3)优化社区为老服务和帮扶救助体系,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体系,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基本普及老年人综合服务场所。支持和鼓励成立多形式的家政服务中心,逐步将家政服务、家庭养老等社会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居民、社会特殊群体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
  (4)加强乡郊服务网点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发展乡郊便利店,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服务供给;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包括信息提供、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专业服务。
  (5)强“三旧”改造工作。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拓宽用地空间,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策划包装,提升土地资源价值。在推进陈厝合旧村改造试点的基础上,规划一批条件成熟的“三旧“项目列入改造范围,以此优化美化辖区环境。
  5. 现代文明新格局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继续开展中华经典文化和学习全民读书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建设龙湖文化楼,继续实施“书香龙湖”系列工程,积极推进基层文化站升级和农家书屋、职工书屋、文化广场的配套建设,2015年前实现街道、镇文化站80%以上为“省一级文化站”,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加强文物保护,抓好外砂蓬沙书院等文物的抢危修缮工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上级支持保障
  1. 争取对于龙湖区现代服务业“一轴两心三区”空间布局规划的支持
  龙湖区的现代服务业的“特别”发展,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的推行,在政策上一定要取得汕头市相关部门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将龙湖区的“特”的地位,在汕头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规划中得以体现。要积极主动配合城市东移、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新东区等上级服务业规划指示,联合各个上级规划部门开展工作。向省、市上级相关部门,重点介绍我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的区位优势,争取上级规划部门在涉及功能定位、区域定位等内容上向有利于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倾斜,尽量帮助我区完成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推动我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争取对于龙湖区重点现代服务行业发展的支持
  在“十二五”期间,龙湖区规划了多个重点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有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仅需要各区一级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市一级、省一级等上级部门对于这些行业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大服务业发展工程和项目落户我区,并努力争取将我区金融、旅游、会展等各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推荐为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以利于重点行业的较快发展。
  3. 争取对于龙湖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财政支持
  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是指导与支持现代服务业必不可缺的部分。我区应该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对于物流、金融、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的项目资金支持,如“汕头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特事特办”,为龙湖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注入强大动力。
  二、服务型政府
  1.推进政府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经济特区试验权、立法权,大胆创新实践,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推动现代服务业改革创新。加大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力度,加快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破除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大力推动粤东地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我市与潮州、揭阳的城际交通公交化运作,推动实现三市年票互认,构筑区域城际公交网络体系。加大与潮州、揭阳两地及周边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对接,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尽快解决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的异地消费的政策瓶颈,吸引周边地区人群来我市接受医疗、教育服务,带动其他相关消费。以学位指标、入户指标作为吸纳企业总部、建设企业后勤基地的优惠条件。争取三市主要电视频道互相落地,进一步加强三市文化沟通与交流。
  2. 完善政府高效服务机制。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全面创新,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加快审批向服务转型。考虑建立综合办公大楼,将政府各职能单位从行政中心迁至综合办公大楼,实行审批事项集中受理和“一站式”服务,实现从行政管理理念到服务理念的思维转换,打造“一站化办公”的服务型政府。要以“百人服务团”活动为载体,深化服务企业工作,政府一对一辅导明星企业,对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减免、服务优先、出口辅导等鼓励性政策,政府领导主动上门送服务、送政策、解忧愁、排忧难,扶优扶强,催生一批现代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 政府部门落实发展服务业的大局思想。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真正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对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要用足用好,同时要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政策措施,以政策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宣传,广泛宣传龙湖区服务业发展规划,把全区干部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服务业的战略决策上来,推进龙湖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政府协调服务体系。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健全统计网络,特别是加强服务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对重点楼宇、商业街、企业实施跟踪统计分析。要根据规划纲要,认真编制阶段规划、专项规划与地块规划,深化规划内容。
  4. 健全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强化对现代服务业目标的分解落实与考核,将服务业发展包括增加值增长速度、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等重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作为考核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强化对各区(县)、各部门现代服务业工作绩效的考核,将现代服务业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纳入原有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出台《汕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激励各地、各部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各地、各部门要围绕“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制订年度工作目标,提出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定期检查,抓好落实。
  5. 电子政务推广。继续推行龙湖区人民政府“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形成基于互联网平台、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面向公众的交互式电子政务系统。以龙湖区政府门户网站为统一的对内、对外窗口,整合30多个政府部门和7个街道、镇级政府网站的信息资源和网上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网上业务联动,逐步为公众提供较为全面、及时、便捷和系统的“一站式”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办事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业务流程,将政府内部办公职能面向公众和企业延伸,逐步开展网上申报、审批、注册、年检、采购、招标、纳税、招商、举报、信访等服务,加强政府与企业、公众的互动,提供“一站式”电子化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公众的满意程度。以此来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政务环境。
  三、人才培养、引入制度保障
  1.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政府应该营造良好人才培养氛围,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大人才观。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参与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各项奖励政策,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用人制度的科学化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完善政府关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引入机制。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化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素质,努力构筑服务业人才高地。组织实施“服务业人才千人赴德培训”等计划,切实加大对政府管理人员、服务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经营水平和管理层次。充分利用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金融、物流、科技研发、软件、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业高级人才、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力度。争取5年内培养10000名各类专业型、技能型、实用型及复合型服务业人才,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撑。出台有效的人才引进策略,在入户、子女上学、住房、税收等方面,制定一套实在管用、操作性强、更加人性化的措施办法,吸引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来汕投资创业。加大推进人才载体建设力度,制定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来汕创办研究院和研发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来汕设立技术平台的优惠条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聚合高端研发资源,共建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融合发展。
  四、文化服务内涵
  加大潮汕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一是加大老城区和重要历史文物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打造原汁原味的潮汕历史风貌景点。重点对小公园片区进行修复、改造、提升,修缮并重新开放潮海关钟楼、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邮政局旧址等潮汕历史文化游标志性景点,把环小公园片区打造成为代表汕头传统商业文化的典型片区,赋予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加大潮汕文化的创新及推广力度,围绕打造现代潮汕文化中心主题,通过电视系列节目、网络推广、书籍出版等途径,加大对潮汕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城市形象的包装、策划,打造特区文化名片,华侨文化名片,海洋文化名片,潮汕文化名片等四大城市文化名片系列,建设城市文化地标,不断提升“海滨邹鲁”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品位。
  五、商贸名城战略
  1. 建立服务业市场诚信和监督机制。现代服务业属竞争性行业,服务业的发展和各级层面的形成,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市场化运作,也要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规范诸如审批程序、各种收费等市场行为,建立和完善公开招投标制度;加强对服务市场的依法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等。同时,建立健全各行业的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的作用,协调行业经济活动,维护行业企业利益,加强区域内行业监督,制止不正当竞争。
  2.服务业品牌化战略。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促进服务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业品牌认定办法。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培育发展知名品牌,对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的,将其纳入有关 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对被认定为各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商业老字号的服务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为纽带,进行跨区域、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中小企业灵活运用品牌特许经营、品牌租借等方式,使自身的劳动力成本、营销渠道、客户资源等优势与知名品牌有机结合,借知名品牌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
  3. 推动与粤东地区现代服务产业区域联动。现代服务业进行外向型区域经济合作的机会较大。政府应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扩散、资本融通、产品覆盖等,着力打造龙湖服务业辐射拓展中心,在多个服务也项目方面进行产业衔接,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构建粤东现代服务业中心。
  六、总部经济招商策略
  以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和龙湖建区20周年为契机,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注重从“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从“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加强与珠三角、海峡西岸、台湾、东盟等地区的经贸合作和海外潮人华侨的联系,注重引进大型央企、大型民企和500强企业,筛选项目参与市组织的3个专场招商引资活动。支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产品出口,鼓励企业深度拓展内销市场,争创品牌,抱团发展。
  1. 政府积极围绕总部经济规划,出台招商政策措施。建议成立我区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组建强有力的招商队伍,广泛收集信息,坚持内联外合,加强主动出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树立总部经济总体形象,增强龙湖区对外地企业和跨国公司吸引力;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建设完善治安、经济、文 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配套,健全总部经济综合服务体系;专门出台丰厚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全力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2. 明确招商目标群体。招商引资是快速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措施,要结合区情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引资更要“引智”,突破土地瓶颈制约实现“零地招商”。在招商项目方面,重点是拓展专业和技术服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现代流通、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在招商对象方面,加强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关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力度,将有意向在龙湖投资的内外资企业列入总部经济重点招商目录,积极跟进招商工作。
  3. 落实引进企业奖励制度。加大对企业总部一次性扶持的奖励力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总部专项扶持力度;新增对总部项目增资扩股的专项扶持政策;增大对认定为总部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范围;新增了对社会法人、团体、区招商单位的总部专项招商奖励。
  七、现代服务业招商门槛保障
  1. 树立正确资源观念,科学招商。龙湖区面对日益减少的土地存量、逐步萎缩的发展空间、资源瓶颈,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计土地规划,用“粗放”的方式谋求发展,不仅会为未来的发展造成人为障碍,甚至还会得不偿失。为确保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摒弃过去只顾短期效益的眼光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以环保、低耗、健康、高科技为条件,择优引进现代服务企业。
  2. 设立合适的招商门槛。结合龙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政府需要设立以下招商门槛:环保门槛,凡环保不达标的项目,“一票否决”;能耗门槛,水、电、气等资源消耗大的项目限制进入;规模门槛,选择投资规模、利税规模或者其他收益规模较大的项目优先入驻; 服务水平门槛,引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必须达到国际高端服务业水平;战略门槛,企业的发展必须与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规划发展相符合。除了设立招商门槛,政府还需要对大型企业项目进行专家评审,进行对比评选,保障我区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现代服务业稳定发展。
  
  第五章 重点项目
  1、汕头市创美药业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拟建成占粤东地区医药物流市场份额70%、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年销售总额50亿元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2、国瑞建材家居博览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国瑞建材家居博览中心系粤东建材家居行业大型一站式家居建材展示交易平台,由汕头花园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5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借鉴国内外领先的建材家居超市以及国际流行的“Shopping-mall”模式,全面整合整个建材家居及相关产业链,集展示中心、体验中心、交易中心、行业资信中心、配送中心于一身,实行“4S”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推广、统一形象、统一培训”。
  3、汕头输配电设备产业服务平台项目。由汕头市众业达有限公司筹建,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建设物流配送、产品开发、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质量检测等平台,为全市输配电设备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4、印刷包装产业服务平台项目。由广东东南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项目总投资2050万元,已完成投资800万元,新增投资1250万元,建设包装印刷商会网站、薄膜材料生产研发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龙湖区包装印刷薄膜材料行业发展。
  5、金霞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由龙湖区金霞街道筹建,项目总投资4736万元,构建集物流配送、医疗护理、就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的数字化的社区家政、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后将有利于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促进辖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在全市中的示范引导作用。
  6. 蓝水星·红星美凯龙综合开发项目。由汕头市蓝水星乐园有限公司和红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投资总额约98.65亿元,建设用地共285亩,总建筑面积约177.59万㎡,拟分期建设,首期总投资约23.0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1.12万㎡,工程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大型购物中心争取2012年试业。
  7. 龙光喜来登酒店综合项目。龙光喜来登酒店综合项目位于汕头市长平路第11街区,集五星级酒店、商业、办公于一体,配套各种大中型会议场地、高级商务中心、中西宴会厅、健身运动中心、游泳池、SPA养生馆等,是由龙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喜达屋集团合作投资的国际五星级酒店,投资总额超12亿元,占地面积1.28万㎡,总建筑面积9.32万㎡,其中两层地下室面积为1.56万㎡,建筑为一幢21层(分为A、B楼),4层局部为架空层,总建筑高度81m,建成后将会是粤东地区顶级的五星级酒店。
  8. “珠江路美食一条街”项目。把珠江路西段建设成为“卫生质量一条街”、“环保生态一条街”、“特色美食一条街”、“霓虹景观一条街”,在条件成熟时,把美食街延伸至泰山路,形成东西贯通。工程总造价约:120万元。采用三级负担的原则,请求区政府财政拨补60万元,街道筹集50万元,各摊档自筹10万元。